“爱孩子,母鸡都会!” 您确定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请掌握“真爱法则”
写出这样的标题,一点也没有贬低各位家长朋友的意思。将“爱孩子”与“母鸡”相提并论也不是我的原创,而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高尔基说:“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我可以断言,每位家长都真的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也可以断定,有相当多的家长的所谓“真爱”仅限于“自我感觉”——您可能“爱孩子”,但绝大多数家长“不知道怎样爱孩子”。
今天,就给您分享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则——真爱法则。
【来源】
布赖恩有一个嗜酒如命的单身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习惯自己准备好书包上学了。每次放学回到家里,他都发现自己的妈妈又喝醉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布赖恩整日神情忧郁,落落寡欢,明显缺少其他小朋友那种活泼向上的朝气。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赖恩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不集中症和中度语言障碍。
那么,在缺少家庭温暖的情况下,是什么驱使他去上学呢?布赖恩说:“好像每年都会有至少一个老师夸我的作业。因为他们我才坚持着做我的作业。在结束小学课程后,我上了一所中学,但我几乎已经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就在这时,我的中学校长知道了我的情况,他照顾我,关心我。每次逃学,他总会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谈话,好像是老爸一样。因为他,我才顺利从中学毕业并考上了一家规模大一点的高中。”
布赖恩进入高中后,再也没有人像以前的校长那样关心他爱护他了。布赖恩又回到了先前没有人管教的生活,他开始不断地逃课,不久,他被学校处以留校查看的处分。
布赖恩的高中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和一群比他年龄大一点儿的小混混们度过的。后来,布赖恩参与了一起群殴事件,其中一个少年被打成重伤。此后,布赖恩被带进了少年犯管教所,那年他刚满14岁。
在管教所,布赖恩遇到了一个慈爱的老师。在这位管教老师的关怀和教育下,布赖恩重新点燃了对学习的兴趣。在他获释之后,布赖恩被保送到一所中等学校完成了高中学业,后来他又顺利考上了一所文科艺术学院并获得了全额教学金,读书期间因参加全美大学生艺术创作大赛荣获一等奖而闻名全国。毕业后,布赖恩设计的一件艺术品被华盛顿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概述】
美国“儿童问题”专家、教育家威廉·哥德法勃对布赖恩的成才归功于“真爱法则”。他说:“爱,是一个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很多家长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进行教育后看到没有任何效果,就认为这些孩子无药可救了,于是家长老师也就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结果只能使孩子流浪在犯罪的边缘。”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从内心接受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倾注全部的爱去浇灌他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并时时警惕他们在道德品行上可能出现的偏差,就能将“问题孩子”教育成“闻名孩子”。威廉·哥德法勃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应用】
我们再回到开头高尔基说过的那句话,“教育好孩子是一门艺术”,应该怎样理解?我的理解有三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也不一定有教育;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才会有真教育发生。
如何做到“爱的艺术”呢?建议您做到以下几点:
1. 爱的内容上,不是爱孩子的一部分,而是爱孩子的全部。
这里的“全部”,指家长应该做到爱孩子的成功,也爱孩子的失败;爱孩子的乖巧,也爱孩子的顽劣;爱孩子的优秀,也爱孩子的平庸……这里说的不是我们做家长的希望孩子如此,而是孩子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关爱和鼓励。在孩子成功、乖巧、优秀的时候爱孩子,有谁不会呢?最难做到的是在孩子“失败”“顽劣”“平庸”时对孩子不冷嘲不热讽,不抛弃不放弃,那才是“真爱”,才能给孩子“向前的力量”。
2.爱的标准上,家长是不是真爱孩子,应当由孩子说了算。
曾经看过一张照片,一位家长接孩子放学,因为正在下雨,家长怕孩子淋湿了衣服弄湿了鞋子,便抱着孩子,用雨伞罩着自己和孩子。家长以为这样做便淋不到孩子了,有趣的是,孩子的小脑瓜偏偏避开了雨伞的遮挡,被雨水淋湿了。
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我多么爱你呀”,但孩子却一脸茫然“你哪里爱我了呀”“我怎么不知道”。
比如近期上网课,课间十分钟应该让孩子充分休息,有的家长却以孩子没完成好作业为由,要求孩子闷在屋里“加班加点”。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负责”,孩子是这样认为吗?肯定不是。
所以说家长爱不爱孩子的标准不应该凭家长的“感觉”,换句话说,我们的爱,应该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能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的爱,那才是真爱。
当然,因为孩子的年龄尚小,判断能力存在不足,我们很难做到让孩子时时处处感悟到我们的爱,这也是正常的。我们只要尽量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不主观臆断就可以了。
3.爱的方法上,靠的不是固有的经验,而是全新的理念。
前边我们分享了家庭教育的许多“效应”“法则”“定律”“理论”,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认真阅读,反复领会,积极实践,运用这些“法则”来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升自己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做到这些,便是对孩子的“真爱”。
如果遇到问题,家长只会对孩子说:“你爷爷那时候就是这么教我的。”您想想,这会是“真爱”吗?当然,我并不否认对优秀家庭文化的传承,良好的“家教”“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宝贵资源。我想说的是,只有这些也是不全面的,该继承的必须继承,该学习的也必须学习,不断在理念、方法上充实武装自己,这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
温馨提示: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您想更方便地阅读班级管理、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的文章,请点击题目下面蓝色字“追梦教师袁建国”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再点击“关注公众号”即可。
更多“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请点击阅读